- 学术集刊介绍:《司法》
- 时间 : 2012-04-28 11:58 来源 : 作者 : 点击 :
-
学术集刊《司法》简介《司法》(Journal of Justice)由北京理工大学司法研究所主办,2006年创刊,每年一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除第1、2辑由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外,现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司法》目标:立足司法,推动法治,影响社会。《司法》宗旨:以司法制度、纠纷解决和程序法为中心,关注中国问题,强调比较法视角,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倡导法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司法》目前由徐昕教授担任主编,由海内外一流学者组成编辑委员会。编辑部接受国内外学者自行组织的专题研讨稿件,或委托其组织稿件,由其担任当期执行主编。《司法》设主题研讨,一般只发表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每一辑皆为某一论题之前沿研究。稿件不拘形式,论文、调查报告、评论、书评、译文、文献综述、研究纪要,均在欢迎之列,以学术为唯一价值取向。《司法》实行快捷审稿制,2周内通报初评结果。初评通过后,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编辑委员会常 怡 陈瑞华 范 愉 傅华伶 贺卫方 季卫东梁治平 龙宗智 王亚新 徐 昕 於兴中 张卫平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司法》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1电子邮箱:justice.2005@163.com
网址:http://blog.sina.com.cn/poetjustice
《司法》目录(1-6辑)期刊简介:《司法》《司法》第1辑(2006) 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 专号关于《司法》编者按主题笔谈: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中国式司法动态均衡机制的一个图式化说明/季卫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劳资冲突/常凯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法律/付子堂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纠纷解决之道/顾培东关于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之讨论的前提性思考/黄文艺构建和谐社会与调解、判决/李浩纠纷解决理论缺失及其代价/刘荣军“依法缺德”是和谐的大敌/龙大轩完善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与原则/龙宗智什么是和谐的基础?/茅于轼提高社会和谐必须对症下药/裴敏欣司法理念的更新:从对抗到协同/齐树洁刑事和解与社会和谐/宋英辉现代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制度基础/王卓祺纠纷处理与社会和谐/谢晖纠纷与和谐/徐静村群体利益的表达行动与社会稳定/应星法律救济的可获得性与社会和谐/张曙光制度的柔性与刚性/张卫平论文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范愉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徐昕村民行为、内生规范与村庄生态——家禽家畜侵害庄稼之争议解决的实证研究/陈柏峰 董磊明柑村纠纷解决实践中的解纷主体——以川东北某村的考察为中心/马静华 陈一鸣“照章办事”还是“开口子”?——单位内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兰荣杰消费者协会解纷机制研究——以一起个案解决为中心的实证分析/吴卫军成都地区纠纷解决机制调查报告/曲颖 胡建萍 何良彬 谌辉译文中国城镇地区人民调解制度改革/何宜伦著 戴昕译冲突解决中的调解人、法官和行政管理人/托斯坦·埃克霍夫著 喻中胜、徐昀译书评调解何以为中国纠纷解决之轴——评《现代中国的纠纷与法》/卢荣荣多元规范观下的诅咒(赌咒)发誓——评《信仰与权威:诅咒(赌咒)、发誓与法律之比较研究》/禇宸舸《司法》第2辑(2007) 司法程序的实证研究 专号编者按主题笔谈:通过试点推进司法改革要关注“试验诉讼”——当事人推动的制度变迁及其实证研究/季卫东维拉方法与中国司法改革/张绍汉刑事司法改革: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弗洛伊德·菲尼实证研究和法律改革:英国经验/迈克·麦高伟海地的审前超期羁押/维拉司法研究所论文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官角色——以“法官十杰”事迹为考察对象/罗金寿经济合同案件的执行——来自珠三角某基层法院的经验研究/贺欣基层司法的困境及其变革——以秦镇人民法庭的“特邀协调员”制度为例/丁为公正包装效率——从《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4条切入/李晟非正式开庭:一种话语的建构/徐昀民事二审程序基本功能的反思/陈杭平、王赢调查报告问题与对策:“普通程序简化审”改革的实证分析/郭志媛城市人民调解如何解决群体性纠纷?——以宁波君悦花园案为例/胡冬平民事案件调撤率的实证分析及规律适用/胡昌明冲出围城:M法院离婚案件调查报告/王晓玲译文审判、诉讼及相关现象/马克•格兰特书评民事诉讼率变迁的背后——评冉井富《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艾佳慧非正式开庭:建构法治的渐进路径——评徐昀《民事诉讼中的“非正式开庭”》/卢荣荣《司法》第3辑(2008) 司法的知识社会学 专号编者按●专题一:司法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建构法治国家的司法学体系——中国司法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谭世贵纠纷解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范愉法院管理的反思与展望/王少南中国证据立法的理想与现实/吴丹红人民司法传统的表达与实践(1978-1988)/何永军“法院”与“人民”——司法民主的再思/许可司法中的“海瑞定理”?/石绍达司法改革的轻与重/高一飞司法能动主义与中国司法的未来/常倜司法仪式的结构与功能/巢志雄烈火中的正义:火审论考/喻中胜圣经故事与正义之源/梁大锋正义的天平/William Ian Miller逻辑、直觉和哈特的实证主义遗产/Douglas Lind冲突的纯粹社会学/唐纳德•布莱克●专题二:民事司法研究的反思与展望繁荣与反思:民事诉讼法学的引证分析/蒋超无源之水——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学贫困化的思考之一/张卫平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访谈)/常怡关注民事司法效果,反思诉讼制度改革(访谈)/陈彬莆田“调解衔接机制”的法治意义/齐树洁实体性民事诉讼法律规范引发的效力冲突问题及化解/韩波、王潇学习民事诉讼法的一点体会/郭翔●专题三:刑事司法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他引看刑事诉讼法学/蒋超知识增量与学术传统——以刑事诉讼法学为例/陈虎刑事司法研究的社会科学化/黄永峰2007年刑事诉讼法学年会观感/易石山●专题四:反思法律人与司法知识的生产CJS:学术生产的多功能平台/龚珊法治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学教育/张庆昌中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回顾与展望/黄薇以苏力为例:中国法学家应该思考什么?/田成有贺卫方出走与高鸿钧出山/慧剑修罗卡佩莱蒂为什么卓越/赵旭辉“自杀”、“他杀”何以存在?——兼论年轻法学学者的成长困境/王学棉睡龙先生学术批判系列/睡龙先生《司法》第4辑(2009) 司法的历史之维 专号编者按专题一 中国司法制度史法庭上的妓女:身体、空间与正义的生产/徐昕“宗派斗争”激流下的新德治——西南一个山村土改时期的故事/应星英租威海卫时期的民事诉讼制度/张志超民国战区巡回审判制度述略/罗金寿清末司法改革管窥——以三个诉讼法律文件为视角/张维新清代刑事司法裁判的微观考察——以“杀死奸夫”案为中心/董陆璐元代司法中判例适用问题研究/胡兴东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狱讼的基本特征/宁全红专题二 欧陆司法制度史罗马教会法民事诉讼程序导论/田璐司法的谱系:福柯论司法形式与真理/巢志雄宗教裁判所初论/闫克芬帝国枢密法院:德意志地区法制近代化的推动者/林海言词原则的历史变迁/毋爱斌言词辩论:大法官与律师的舞台/何帆争鸣法国的陪审制移植失败了吗?——以法国陪审制发展史为中心展开/施鹏鹏法定证据制度和刑讯——兼与张友好同志商榷/李昌盛也论法定证据制度和刑讯——兼答李昌盛兄的质疑/张友好译文民事诉讼中的罗马法因素和日耳曼法因素/ Giuseppe Chiovenda民事诉讼的构造原则/Robert Wyness Millar德国民事诉讼法50年:一个亲历者的回眸/Dieter Leipold迈向统一的诉讼法?/C.H. van Rhee梭伦的司法改革/Robert J.Bonner、Gertrude Smit古罗马法官、判例法和程序原则/Ernest Metzger法律的起源?/Daniel Klerman、Paul G. Mahoney英格兰与威尔士历史上的司法独立/布鲁克勋爵评论美国最高法院是如何运转的——读《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胡晓进《中世纪神判》读书会/巢志雄、黄艳好、吴斯、刘明扬、李再强等睡龙先生学术批判系列/睡龙先生《司法》第5辑(2010) 调解的中国经验 专号编者按●调解的理论“新时期调解创新与理论”学术研讨会纪要人民调解的中国经验/毋爱斌论中国调解制度的现代化转型/汤维建调解的传统与创新/樊堃管闲事——一种民间调解的运作机制/单振强共产主义运动与人民调解的兴起——作为结构性替代物的人民调解制度/曾令健抗战时期的人民调解制度:规则、技术及局限/张雪莲调解与税务行政复议救济/许炎“赔钱减刑”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丁萧权力与诉因:纠纷解决机制的二重维度/贺林波我国基层调解研究综述/张勤、元鑫●调解的实证调研法律在山乡回荡——法官如何调解案件/文礼均、陈华丽人民调解制度的偏离与回归/刘刚转型期司法调解的推进路径——以东莞法院为视角/陈斯、段体操转型社会中司法ADR的构建——以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实践为视角/陈葵、黄琪“调解优先”理念在法院的实践——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制度为视角/陈琦华、包蕾●调解的比较研究香港调解制度的发展——对2009年香港民事司法改革的初评/顾维遐香港诉讼调解改革述评/潘炫明日本家事调停制度的半世纪历程/重松一义反对调解的理由及其消解——读欧文•费斯《反对和解》/吴俊●调解的技术论调解的不同阶段/ Sarah E. Hilmer法律的调解之道——基于对一起人民调解案的分析/吴俊●经典文献法国民事诉讼程序的起源/Ernest Désiré Glasson●评论测量社会的和谐程度/王亚新论中国司法实践中的“人民”/刘思达法制报道中的刘涌效应/冯晶睡龙先生学术批判系列(五篇)/睡龙先生●书评莫患弓软,服当自远——读卡尔波尼埃《柔性的法》/程蕊由吉迪恩案透视美国刑事法治发展的要素——评《吉迪恩的号角》/彭海青号角是如何吹响的——读《吉迪恩的号角》有感/刘陶然如何吹响宪政的号角?——评《吉迪恩的号角》/廖峻●人物检察脊梁 人生楷模——记人民检察事业垦荒者,检察理论奠基人王桂五/杨振侠《司法》第6辑(2011) 公证的中国进路 专号编者按●公证理论研究公证制度:调控与自由之间的合理平衡——在第21期中法公证法律专题讲座上的发言/让–保罗·德科尔公证人“裁量”活动理念初探/黄群公证证明效力研究/张卫平公证人履职保障制度探究/叶青律师与公证行业能否并存?/米歇尔·麦罗蒂简论公证受理的条件——兼论与法院受理条件的差异/张虎威公证当事人举证责任初步研究/吴郁公证人告知义务与法官释明义务比较/徐明敏公证事项审查过程中公证人的注意义务/李萱萱公证法律救济初析/汪国标●公证的实证调研公民继承权实现的两种途径——继承权公证与继承权诉讼实证比较调研报告/联合课题组●公证业务研究照亮边界——公证保全证据活动行为准则司法观点的展开/薛凡司法实践中与公证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林文学民商公证与审判实务的有关争议问题解析/薛文成金融业务创新的公证介入——以风险投资、小额贷款、提存为切入点/周杰普公证债权文书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思考/侯希民论“二段式”公证实践中执行证书不可诉/张云伟公司上市过程中公证作用的发挥/孙晓冬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股东资格继承公证初论/张志明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的若干理论及实务问题/田菁 宋超简论公证遗嘱的变更和撤销/潘浩●公证的技术通过证据确认权利——一起已注销企业法人股东资格继承公证案例评析/吴泓衍释法责任在公证实务中的应用/陈加友 李竞电子数据类公证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朱天昊国内首例证人远程出庭作证公证保全案例浅析/何诘弥公证谈话笔录的研究与设计/林奇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遗产继承公证的办案心得/顾海龙浅析涉及未成年人利益的抵押贷款公证/郝伟盛房地产赠与公证中居住权益的落实与保障/王静委托书公证实务中的常见问题及风险防范/孙明●公证比较研究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公证制度之设计及功能/郑云鹏法国电子公证文书/上海中法公证法律交流培训中心奥地利公证人制度/沃尔特·H·海希博格●经典文献公证人责任的一般原则/让-吕克·奥贝赫公证书的证据效力/N.P.莱迪●评论论增设结婚公证形式的可行性/许莉自由的悖论—驳对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性的质疑/王可民国时期的公证制度推行活动——《公证制度》漫话/金小明居中而立的法律使者——《公证人》读后/黄頔睡龙先生学术批判系列(四篇)/睡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