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期刊搜索
关键词
主办单位
办好社科学术期刊 促进学术繁荣发展
时间 : 2014-06-30 20:55 来源 : 作者 :   点击 :

          江苏省召开社科期刊负责人会议,学者提出 
               办好社科学术期刊 促进学术繁荣发展

 

“伟大的时代需要并催生深邃的学术,伟大的学术需要并呼唤高水平的学术期刊。”4月29日,江苏省召开社科期刊负责人会议,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双传学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波澜壮阔,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空间广阔,社科类学术期刊面临着更为宏阔的时空场域,应抓住这一良好发展机遇,把牢发展方向,强化问题意识,创新话语体系,以社科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促进学术繁荣。

强化政治方向与学术导向

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双传学认为,重大学术理论突破往往能从思想观念上破旧立新、引领时代。学术期刊是前沿学术成果的高端发布平台,是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度和学术水平;作为社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承担着反映时代学术风云、辨析社会文化思潮、阐释理论热点难点、参与学术理论争鸣的重任,是实现上述“两个巩固”的重要阵地,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思想意识空前活跃,学术流派数量众多,学术思潮跌宕起伏。“把好政治方向始终是第一位要求,社科期刊要旗帜鲜明当好政治‘把关人’。”双传学说。

“思想是无形的,但承载和传播思想的阵地是有形的。社科期刊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是守卫意识形态安全的媒体,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战线。”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李扬表示,社科期刊必须有时代担当,讲党性、讲人民性,把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好。“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的愿望,才能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亮剑发声。”

近年来,《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围绕中央和江苏省有关精神,深入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实践经验。南京大学学报副主编王浩斌介绍说,该刊设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当代西方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当代经济法学研究”等专栏以及“马克思主义学报”专业网刊,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深刻性且影响深远的重大学术成果。

“学术导向是立身之本,社科期刊要勇立潮头当好学术‘引路人’。”双传学进一步指出,学术是时代文化的精华,期刊是引领学术之旗帜。学术期刊不仅是展现学术成果的窗口,更引领着学术的未来。社科期刊要提高学术自觉,倡导优良学风,引领学术创新和进步。

《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虞淑娟指出,顺应学术潮流、强化学术导向和规范,能够更好地提升学术期刊的公信力、竞争力和传播力。《南京社会科学》在调研的基础上恰当把握学术潮流的变化、特点及趋向;依托重要学术会议,策划学术专题研讨活动;建设审稿专家库,完善审稿流程,推进匿名审稿制度;采取多重方式奖励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审稿专家和论文作者。系列措施保证了优质稿件的来源和及时刊发。

关切现实问题创新办刊思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新的发现。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双传学强调,社科期刊要把握好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和社会热点,密切关注学界前沿,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发现学科间存在的“学术空白”和交叉性的“学术空间”,“推动学术界突出实践导向、关注学术热点与前沿,从中找寻问题、解答问题,是社科期刊的职责和生命力所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尚庆飞结合江苏省内社科期刊获得国家层面认定和资助的情况指出,社科期刊应当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现实需求,支持国家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切实发挥期刊的引导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学术研究和弘扬优秀学风方面树标杆。二是强化阵地意识,加强社科成果的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好每年新立项和结项的国家级、省级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极其丰富的资源。三是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推进社科研究,打造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四是瞄准更高目标,打造代表国家水准的名刊名作,打造国际品牌。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金晓瑜阐述了他对创新办刊思路这一问题的看法并表示,应坚持人文学术服务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的理念,在促进社会科学学术发展和学术繁荣中,努力打造学术名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跟踪与反映人文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与成果,并积极参与和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扩大期刊及其刊载的学术成果的影响力。

在推进学术繁荣发展进程中,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是包括社科期刊在内的整个社科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双传学提出,学术期刊要引领和推动社科界打通学术话语体系、政治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让三种话语体系相通相融、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彰显政治话语体系的方向性、凝练学术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借力大众话语体系的传播性,创造出适应当代传播生态、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需要的话语体系。把握习总书记8•19讲话中“四个讲清楚”的总体要求,注重品牌建设放大期刊品牌效应,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表达转型模式。

“数字化转型是又一现实问题。”与会学者表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建构一种全新的舆论格局,平面媒体的数字化变革成为当务之急,必须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表达的新模式。李扬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将传统纸质版期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上网只是一小步,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章以独立的数字化特征被检索和应用,期刊之间的边界正在趋于模糊,编辑角色和功能必须因之转变,期刊的传播必须融入大数据的传播生态格局中。“大数据在技术创新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倒逼学术期刊寻求新发展思路,在大数据的平台上实现深度聚合和互动。”李扬说。

作为数字化平台的全新学术期刊,《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负责的“马克思主义学报”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重要的、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学术媒体。王浩斌说,“马克思主义学报”利用《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与多家名刊学报合作共建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这一专业化、数字化和集约化传播平台,集中了国内排名前20的高校学报中所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点理论文章,同时将其他学报的优秀文章加以收录,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学报”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每期的下载量达一万多次,总下载量达10万次以上。(王广禄)

文章来源:http://news.nju.edu.cn/show_article_2_3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