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期刊搜索
关键词
主办单位
聚焦:《清华大学学报》"高校学报体制改革"专题讨论
时间 : 2012-09-23 10:35 来源 : 作者 :   点击 :

      编者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期刊与评价”栏目发表了三篇关于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文章,目的有二:一是深入了解百余年来高校学报传统的真实底蕴,高校学报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到底发挥过怎样的作用,以及高校学报与现行学术体制有着怎样的关系;二是针对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表达期刊界同仁和学术界的一些看法。现摘要如下,供期刊界、学术界同仁参考。


仲伟民、朱剑:

中国高校学报传统析论——兼论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全文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摘 要】高校学报的历史和传统与学报的现状和未来有着难以割裂的关系,了解学报的历史和传统是制定现行改革政策的前提。学报传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学桴》、《清华学报》和《北京大学月刊》为代表的早期学报铸就了最初的传统。其核心价值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综合性或专业性则是其外部形式特征。1950年代,传统发生“裂变”,中国科学院传承了传统的核心价值,着手构建以开放的专业期刊为主体的学术期刊体系;高校学报则拘泥于传统的综合性学报的外在形式,并坚持稿源的内向性。对传统在不同向度上的继承造就了两类期刊的不同命运。今天的许多管理者和学报人往往错把1950年代以来逐步固化的综合性、内向性模式当成了学报的传统,学报体制更形僵化。因此,学报的改革是必要的,但应该改革和如何改革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改革是否有清晰的目标和可行的路径和手段。在新闻出版总署新近颁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中,“转企”这个改革的手段已取代了目标。学报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学报体系的构建,为达此目标,比笼统“转企”更为可行的手段,是将纸本学报与数字化学报分开,将学报编辑与出版发行分开对待的“两分开”办法。

 

陈  颖:

编辑部体制的终结与“后学报时代”的来临?

(全文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论文摘要】对学术期刊而言,所谓编辑部体制的改革,实质上是对学术事业公益基础的摧毁。对于高校学报,则意味着一个坚执了半个多世纪的以弘扬学术精神培育学术新人为己任的公益学术时代的结束,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后学报时代的开始。这一改革的唯一积极意义是有利于学术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制后的高校学报将不得不克服发行量小、读者面窄等先天不足,通过多种合法手段谋求生存和发展,尤其需要与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和期刊评价机构等建立既合作又博弈的新型关系。

 

夏  文:

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之理性解读

(全文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论文摘要】《实施办法》未能很好地体现“依据两办《意见》精神”、“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据编辑部的实际情况”等三个依据。《实施办法》的实质就是“转企”一刀切。对于科技期刊、学术期刊来说,出版单位“转企”一刀切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术期刊这一学术成果发布平台的全面市场化。就高校学报来说,《实施办法》提出了三种改制办法,但并非都具有可行性。《实施办法》提出了明确的具体改制目标,笔者认为办法、途径并不是转企一刀切,较为合理的改革方案是,把《实施办法》所提出的这个特殊办法与三种普遍办法(并入、直转和重组)并列,作为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普遍可选择的四种办法、途径,让各学术期刊编辑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