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月刊》创刊60周年主题研讨会在沪举行
- 时间 : 2017-07-05 15:12 来源 : http://lcl.cssn.cn/gd/gd_rwhd/ 作者 : 查建国 李玉 点击 :
-
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建设
《学术月刊》创刊60周年主题研讨会在沪举行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与学术期刊建设──纪念《学术月刊》创刊60周年”研讨会
6月18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上海市社联”)主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与学术期刊建设──纪念《学术月刊》创刊60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出席大会作重要讲话。上海市社联前任主席秦绍德,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出席会议并为五卷本《学术月刊六十年选集》新书首发揭幕。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向大会介绍《学术月刊》创刊60来的发展历程。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与会。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解超主持开幕式及专题发言。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郭新立,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自强,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刘靖北,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潘世伟,上海市社联原党组副书记林炳秋,上海市社联原党组书记、《学术月刊》原总编辑王邦佐,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原党组书记沈国明等100余位各界代表出席大会,并观看《惟精惟一——纪念<学术月刊>创刊六十周年》纪录片。王邦佐、童世骏、复旦大学终身教授朱立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先后致辞。
60余位来自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期刊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以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学术期刊如何服务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和“媒介新秩序与学术期刊建设”议题分组进行学术交流。
坚守惟精惟一 甲子传承出新
燕爽指出,创刊于1957年的《学术月刊》是建国后上海创刊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学术期刊,在全国学术界一直保持着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力。2006年以来,《学术月刊》所发文章在全国学术文摘媒体的转载(摘)量连续11年排名同类期刊第一。新世纪以来三次荣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期刊提名奖,连续两届荣获中国百强报刊推荐,系国家社科规划办首批重点资助期刊。
燕爽表示,60年来,《学术月刊》在党的领导下,一直恪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学术,积极开展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经过几代编辑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与办刊风格。这种传统与风格是月刊既往岁月砥砺前行的风骨,也是当下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精神力量。
王邦佐谈到对《学术月刊》四个方面印象深刻:其一,刊物坚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产生在人的认识领域、思想领域,或者是精神领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无疑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二,刊物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良好的学术传统,学术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这是刊物的安身立命之处。其三,通过刊物的平台,聚集和扶植了一些有才华的学者,60年来刊物同几代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他们为刊物不断夯实基础。其四,刊物培养建立起了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有水平、愿奉献的编辑队伍。
朱立元回忆说,80年代起,一直到新世纪他在《学术月刊》一共发表了20多篇论文,尤其是对美学问题的探讨,刊物给了很多的篇幅,引发了学界的关注。这20多篇论文可以说是他个人学术道路上重要的印迹,所以,他深深感到自己的学术生命与《学术月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得。
童世骏表示,《学术月刊》除了发表讨论纯学术问题的高质量成果以外,还讨论了许多具有社会意义的学术问题。《学术月刊》的社会责任体现,不仅仅在于对社会问题的学术研究,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本身就具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李红岩表示,60年来《学术月刊》作为上海市社联的机关刊物,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理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长为反映中国学术发展成就,代表中国学术发展水平的优秀期刊,受到学术界、期刊界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共筑传播平台 推进社科繁荣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袁志刚教授、宣传部部长顾红亮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杨国荣教授、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哲学系高端泉教授、陈卫平教授和陈立新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荣跃明、世界经济所所长权衡研究员、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幼文研究员,复旦大学章清教授、傅杰教授、邹诗鹏教授、包刚升副教授、徐英瑾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忠教授,沈国明研究员及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世军等专家学者就“学术期刊如何服务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构建”议题展开讨论。本组讨论由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
袁志刚表示,对于理论经济学研究来说,学术期刊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学术研究提高甚至超越国外学术研究的根本在于立足中国现实研究分析真问题。中国经济学家应该将自己最好的文章刊登在中文期刊上,支持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这也有助于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整体进步。
张幼文表示,当前经济学研究过于注重方法、数量统计,却缺乏思想。在这一点上《学术月刊》截然不同,它注重理论、注重学术、注重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注重学术证明的特色。同时它还注重中国本土各个思想和各个学科的发展,这对学术整体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等成就,需要进行理论总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这一点应当在学术刊物上得到体现。
权衡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的经验需要理论总结,这一经济总结的过程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学繁荣发展的过程。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建立起一支学术梯队,不仅包括学者队伍,还包括期刊编辑队伍,其背后能体现重大的理论问题导向和思想导向。
维护期刊秩序 构建学术新媒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光明日报理论部副主任薄洁萍,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武宝瑞,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王文军,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段钢,《法学》副主编于改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主任刘晓虹,《社会》执行主编肖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曹泳鑫,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何云峰,《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主编、《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常务副主编轩传树,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何承伟,上海中华文史论丛编审蒋维崧,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智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总编姚申等期刊方面专家学者就“媒介新秩序与学术期刊建设”议题展开讨论。本组讨论由《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汪涌豪主持。
周智强指出,学术类刊物不仅仅一个传播媒体,还是一个组织、引导学术的发布平台,其学术价值、学术地位、学术影响力的程度,是由坚守学术方向深度而确定的。《学术月刊》就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其显示出的是对学术有引导组织功能的平台。学术刊物不仅是要遵循传播规律,同时还要介入学术研究本身,是学术研究、学术发展、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本学术期刊,最重要的是对学术价值的坚守,不仅要刊登理论文章,更需刊登学术文章,有时学术的要求和理论的要求不一样,很多时候学术要高于理论的要求。此外,《学术月刊》坚守不追随热点问题,而关注冷思考文章,其实冷思考可以把热点问题的学术价值挖掘出来,这种坚守学术价值精神难能可贵。不过,随着网络时代传播方式的变化,学术媒体还需研究如何在这个新格局中占一席之地,以提升学术内涵的传播力。
何承伟表示,网络时代的一本学术期刊,应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展现期刊的学术内容。学术期刊编辑的本质是帮作者选择内容,用纸张是选择,用数字化也是选择,《学术月刊》编辑利用纸媒出版做得很好,只讲新见解和学术水平,如今网络时代,应该利用纸媒的优势推动数字化前瞻性工作。
段钢认为,考核学术期刊的转载率、影响因子等评价机制给予的压力很大,存在诸多不合理的评价标准,若学术期刊成立自己的学术共同体,由学术期刊共同体来研究、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可能更符合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下图片均为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查建国摄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董云虎出席大会并讲话
上海市社联原主席秦绍德和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为五卷本《学术月刊六十年选集》新书首发揭幕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向大会介绍《学术月刊》创刊60来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社联原党组书记、《学术月刊》原总编辑王邦佐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终身教授朱立元致辞
“媒介新秩序与学术期刊建设”议题研讨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文华东 http://lcl.cssn.cn/gd/gd_rwhd/xslt/201707/t20170705_35698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