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动态
期刊搜索
关键词
主办单位
张异宾:以方法论创新驱动人文社科发展
时间 : 2012-12-19 10:48 来源 : 作者 :   点击 :

     以方法论创新驱动人文社科发展

     张异宾(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12日

     【核心提示】对以方法论的创新,驱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性、实质性推进,进一步增进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强大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一论述不仅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最关键的意义,就是要以方法论的创新,驱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性、实质性推进,进一步增进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精神文化建设的强大影响力

       从创新的视域来说,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全球化的今天,多种文明交流激荡,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必须立意高远,着眼全球,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脱离现实的歪路。只有深刻把握不同经济体背后的人文传统差异,以全球视野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谋篇布局”,在多样文明、多元文化的国际性语境中实现自我定位与自主创新,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立声音。

       从创新的能力来说,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原始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核心。我们应当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全新的市场语境中深度挖掘中国人文传统的独特价值,在人类文明的平台上重新彰显我们东方式的文化身份与思维图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原始创新”的本质,不是具体理论观点的推陈出新,也不是理论体系的调整完善,而是理论研究方法论质的变革。只有通过艰辛的学术探索,构建属于当代中国学者的自主性思维方式、研究方式、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汇通古今、融贯中西的文化理想,从而推动全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集成创新”意味着富于创造性的跨学科合作与学科“联盟”。无论是中国“文史哲一家”的学术传统,还是现代西方的“学派”式研究,都说明不同人文学科的视域融合与方法论碰撞,可以激发出全新的思想火花,推动相关课题的创造性解决。当今的中国学界也迫切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围绕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展开“集成”研究,从而推动一个学科群的方法论总体变革。

        所谓“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意味着批判性地理解、甄别、借鉴,最终实现为我所用、有所超越。必须更加关注国际前沿动态,积极引介具有原创性价值和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与成果,着力推动国际人文交流与学术对话,以此不断激活中国相关学科领域和相关问题研究实现方法论革新与国际化发展。同时,还应当在“引进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中国人文学术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从创新的平台来说,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目前,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已经联合起来,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意义深远,前景广阔,必将显著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勾画了新的宏伟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方法论创新为核心,拓展创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平台,全面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原文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