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时代的比较政治:主题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比较政治学论坛成功举办


  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和《比较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大变革时代的比较政治:主题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比较政治学论坛于2019年12月7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20余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政论坛》、《国际政治研究》、《比较政治学研究》等编辑部代表总共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围绕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庞金友教授主持。庞教授首先代表会议主办方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对会议论文的提交、遴选、组织过程做了介绍。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佟德志教授和《比较政治学研究》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李路曲教授随后分别致辞。两位教授回顾了比较政治学论坛创办历程、总结了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现状,并鼓励国内相关高校积极开展比较政治学学科建设。

  开幕式后,进入主旨演讲阶段,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主题为“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庄俊举教授主持,他希望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国内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新格局。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李路曲教授分析了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特质与学科内涵,指出要以比较政治学的基本特质为核心,对比较政治学的学科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明确了比较政治学的定义,进而对比较政治学相关议题进行阐释,他认为强调自由、民主、市民社会、制度等要素固然重要,但不能绑架了比较政治学的议题,应当注意规避一些陷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佟德志教授随后提出了“治理吸纳民主”的概念,逐一分析了当代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实现路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马雪松教授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传统渊源与演进脉络进行了细致梳理,并对其演进趋势进行了理论阐释。

  下半场主旨演讲主题为“比较政治学前沿问题”,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佟德志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常士訚教授首先分析了民族国家的时空语境,指出时空压缩下的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样态,借此分析了多民族发展中国家建构问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杨雪冬研究员从空间变革的角度对治理现代化进行了阐释,认为要树立治理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促进国家治理不断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林红教授以美国民粹主义浪潮中的白人身份政治为例,梳理了美国身份政治的历史轨迹及其困境,并对美国右翼民粹主义与白人身份政治的内在关联进行了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庞金友教授梳理了大变局时代身份政治崛起的原因,分析了身份政治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冲击和挑战,并重点阐释了福山的身份政治理论。

 下午,论坛进入专题研讨阶段,由三个分论坛组成:

  第一分论坛主题为“民主、民粹与民族政治”。上半场由黑龙江省行政学院教授、《行政论坛》副主编于健慧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爱军教授阐释了网络民粹主义的特征及其话语权力的诉求,分析了网络民粹式的反话语表征,进而提出了消解策略。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高春芽教授以瑞士人民党为例,介绍了共识民主与执政党的民粹化转型。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小红副教授以“黄马甲”运动为例,分析了民粹主义革命与法国国家治理困境。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陈中奎博士分析了美国民粹主义的兴起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引出了“美国民粹主义未来走向”以及“美国民粹主义是否反全球化”这两大政治议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鸿强博士分析了界定民粹主义的三种方法,指出了几种界定方法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并对其一一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陶夏楠博士对比分析了桑德斯的左翼民粹主义与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义,在探析二者异同之后阐释了左右翼民粹主义的现实影响。下半场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爱军教授主持。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友孙教授介绍了匈牙利民族的基本状况和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匈牙利民族自治制度的实践结果。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立峰副教授分析了“多民族国家”的双重内涵,并对民族与国家坐标中的当代中国进行阐释。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利友副教授指出民族政治研究需要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当前民族政治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重要议题进行了分析。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马正义博士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民主巩固的双重影响。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新廷博士,以马来西亚为例分析了政党体制制度化与族群治理的优劣。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欢博士通过巴布亚新几内亚与黎巴嫩的案例解释了向心民主模式的成败。

  第二分论坛主题为“国家建构与国家治理”。上半场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郑红副教授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师伟教授从宏观上讨论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过程、要素聚合与结构生成的三条路径。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辉教授阐释了中国国民身份建构的必要性,提出国家、国族和国民的三者合一是大变革时代的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刘贞晔教授主要讨论了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理论起源、核心要义与互动,认为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从起源上就是合二为一的。下半场由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师伟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春林副教授分析了中国近代国家权力思想的形成基础、特点与实际运用,对处于过渡时期的中国近代国家权力思想的独特性进行了总结。随后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乐明博士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人大代表的提案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人大代表的四种履职行为模式。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任路博士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分裂政治与区域失衡,进而讨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区域关系与政治稳定问题。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吕文增博士分析了印度的国家构建路径,并指出印度目前正面临分离主义、民族主义与世俗主义遭受冲击的困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汤峰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陆闯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王健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吴宗敏博士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何家丞博士先后围绕国家建构与国家失败、国家建构与民主化等议题进行了发言。

  第三分论坛主题为“比较政治学的学术史及理论”。上半场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何涛博士主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臧雷振教授回顾了美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及其争议,评述了其内在价值和不足之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易平教授分析了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历史的根源,阐发了多元文化主义导致政治极化的基本理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飞岸副教授解释了何为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并以此视角切入探讨了自由主义危机的缘由。河海大学陶林副教授对我国三十年来关于新加坡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季程远助理教授以中国农业税改革为例探讨了分配改革之于纵向获得感的促进作用。下半场由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辉教授主持。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张敏副教授阐述了身份政治的一般含义与起源,分析了后工业社会中身份政治的基本形式特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池步云博士概括梳理了西方比较政党研究的历史阶段、各种路径与代表性理论,介绍了利基政党这一西方政党研究的新近成果。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何涛博士介绍了涂尔干对于孟德斯鸠政体分类理论的解读,认为孟德斯鸠政体类型其实是社会类型的差别。中国传媒大学苏颖博士展示了中国政治传播系统的基本结构,讨论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传播由收缩调试转为扩展的新趋势。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沛博士讨论了伊斯兰政党或温和或激进的政治行动嬗变的原因,认为结构性限制与内外条件的双重因素左右了伊斯兰政党的转变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释启鹏博士评述了美国政治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历史背景化的经济学诱惑、转向微观与文化诱惑以及量化研究的诱惑。

  三个分论坛的主题发言和讨论结束后,常士訚教授主持了本届论坛的闭幕式。高春芽教授、张春林副教授、何涛博士分别对各自分论坛交流情况进行了精彩总结。随后,李路曲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与会学者表示感谢,然后就本届论坛交流讨论的各项成果进行了盘点,最后对中国比较政治学论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展望。论坛在全场热烈掌声中顺利闭幕!( 天津师范大学《比较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供稿)

Copyright © 1998 - 2016 cssci.nju.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梦蕾科技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