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第三部门研究》征稿启示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China Third Sector Research)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主任徐家良教授担任主编,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CSSCI来源集刊,每年出版2卷。本刊的研究对象为第三部门,以建构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理论和关注现实问题为己任,着力打造第三部门研究交流平台。本刊主张学术自由,坚持学术规范,突出原创精神,注重定量和定性的实证研究方法,提倡建设性的学术对话,致力于提升第三部门研究的质量。现诚邀社会各界不吝赐稿,共同推动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的发展。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设立四个栏目:“主题论文”、“书评”、“访谈录”、“域外见闻”。“主题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书评”栏目发表有关第三部门重要学术专著评述的文章;“访谈录”栏目介绍资深学者或实务工作者的人生经历,记录学者或实务工作者体验第三部门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感悟。“域外见闻”栏目介绍境外第三部门研究机构和研究成果。《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采用匿名审稿制度,以质取文,只刊登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章。

来稿请注意以下格式要求:

一、学术规范

来稿必须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类目完整,按顺序包括:中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引注和参考文献。

(一)   标题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

(二)作者:多位作者用空格分隔,在篇首页用脚注注明作者简介,包括工作单位、职称、博士学位授予学校、博士学位专业、研究领域、电子邮箱。

(三)摘要:简明扼要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和主要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00字。

(四)关键词: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

(五)正文:论文在8000—15000字,书评、访谈录、域外见闻2000—8000字。

(六)作者的说明和注释采用脚注的方式,序号一律采用“①、②、③••••••”,每页重新编号。引用采用文内注,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份,如原文直接引用则必须注明页码,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作者、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年份(期刊的卷期)、页码排序。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作者自己的说明放在当页脚注。

        (七)数字:公历纪元、年代、年月日、时间用阿拉伯数字;统计表、统计图或其他示意图等,也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注明图、表名称;表号及表题须标注于表的上方,图号及图题须标注于图的下方,例:“表1 ……”、“图1 ……”等;“注”须标注于图表下方,以句号结尾;“资料来源”须标注于“注”的下方。

(八)来稿中出现外国人名时,一律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文姓名译名手册》翻译,并在第一次出现时用圆括号附原文,以后出现时不再附原文。

二、资助来源

稿件如获基金、项目资助,请在首页脚注注明项目名称、来源与编号。

三、权利与责任

(一)请勿一稿数投。投稿在2个月之内会收到审稿意见

(二)文章一经发表,版权即归本刊所有。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有关国际法规执行。

(三)本刊刊登的所有文章,如果要转载、摘发、翻译、拍照、复印等,请与本刊联系,并须得到书面许可。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一切权利。

四、投稿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随时接受投稿,来稿请自备副本,一经录用,概不退稿。正式出版后,即送作者当辑集刊2册。期刊已采用线上投稿系统,具体可登录dsbm.cbpt.cnki.net进行投稿操作(如有问题,请联系邮箱cts@sjtu.edu.cn)稿件请发至电子邮箱。

五、文献征引规范

          为保护著作权、版权,投稿文章如有征引他人文献,必须注明出处。凡投稿者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知识产权、其他

纠纷等问题,本刊保留法律追究和起诉的权利。本书遵循如下文中夹注和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一)文中夹注格式示例

(周雪光,2005);(科尔曼,1990: 52~58);(Sugden,1986);(Barzel, 1997: 3-6)。

(二)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曹正汉,2008,《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200~216页。

朱晓阳,2008,《面向“法律的语言混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詹姆斯•科尔曼,1990,《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阿尔多•贝特鲁奇,2001,《罗马自起源到共和末期的土地法制概览》,载徐国栋主编《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2卷),中国法制出版社。

(三)英文参考文献格式示例

North, D. and Robert Thomas. 1971.“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Manorial System: A Theoretical Model.”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31 (4), 777-803.

Coase, R. 1988.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Nee, V. and Sijin Su. 1996. “Institutions, Social Ties, and Commitment in China's Corporatist Transformation.” In McMillan J. and B. Naughton (eds.), Reforming Asian Socialism: The Growth of Market Institutions.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六、《中国第三部门研究》联系地址方式

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新建楼123室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

邮  编:200030      电  话:021-62932258

         联系人: 张圣       手  机: 13122935153  

Copyright © 1998 - 2016 cssci.nju.edu.cn.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梦蕾科技 站长统计